土地利用现状图幅号 土地利用现状图的作用

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如何划分

你好,朋友,很高兴为你回答哦,所有的土地有:城市市区的土地;农村和城市郊区中已经依法没收、征收、征购为国有的土地;依法征用的土地;依法不属于集体所有的林地、草地、荒地、滩涂及其他土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成员转为城镇居民后,原属于其成员集体所有的土地;因组织、自然灾害等原因,农民成建制地集体迁移后不再使用的原属于迁移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摘要】

土地利用现状图幅号 土地利用现状图的作用土地利用现状图幅号 土地利用现状图的作用


土地利用现状图幅号 土地利用现状图的作用


如何知道是国有土地还是集体土地?【提问】

你好,朋友,很高兴为你回答哦,所有的土地有:城市市区的土地;农村和城市郊区中已经依法没收、征收、征购为国有的土地;依法征用的土地;依法不属于集体所有的林地、草地、荒地、滩涂及其他土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成员转为城镇居民后,原属于其成员集体所有的土地;因组织、自然灾害等原因,农民成建制地集体迁移后不再使用的原属于迁移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回答】

建制镇是国有土地。

《中华土地管理法》:

第二条下列土地属于全民所有即所有:

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的区别有哪些

看土地证。土地证上注明了的

SPOT5卫星数据在菏泽市土地利用现状库更新中的应用

李友纲 曹文玉 齐建伟 潘春梅

(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100083)

摘要:本文叙述了利用 SPOT5 卫星遥感数据制作菏泽市1∶1 万正射影像图(DOM)的流程,并以此为工作底图,对比土地利用现状矢量图,提取与库不一致的图斑(变化图斑),赋予其更新库需要的属性,并尝试在外业前填写变化图斑的地类。

:SPOT5;土地利用;卫星遥感;更新

1 前言

随着国土资源大调查的深入开展,各省属市级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库开始逐步更新。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制作能与数据库矢量数据套合的正射影像图,作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工作底图,既可缩短更新时间,结果也更准确可靠[1~2]。为此,作者利用2005年5~8月SPOT5 卫星数据,按照山东省《卫星影像1∶1 万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技术方案》和《山东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细则》,为山东省菏泽市制作了1∶1 万遥感数字正射影像图(DOM),与已经完成的土地调查成果进行了对比,提取了大量土地利用现状库更新的相关变化图斑。

2 技术路线

本项目采用高分辨率、多源遥感数据,运用计算机制作 DOM,并生成矢量与栅格数据一体化的信息管理文件。SPOT5 数据正射纠正的基础控制资料为1∶1 万航摄正射影像图和1∶5 万 DEM 数据。然后再对比土地利用现状矢量图与 DOM 提取变化图斑,实地调查内业难以确定的变化图斑类型、位置、面积,补充遗漏的图斑。

此次采用的卫星遥感数据为 SPOT5 2.5 m 分辨率的全色数据和10 m 分辨率的多光谱数据,共涉及10 景数据,时相等信息见表1。DEM 数据为提供的 NSDTF 标准格式的1∶5 万 DEM。纠正基础控制资料为1∶1 万黑白航摄正射影像图。

表1 数据基本信息

主要工作流程包括卫星遥感数据质量检查、基础控制资料和DEM 精度检查,SPOT5 卫星遥感数据正射纠正、融合、镶嵌,标准1∶1 万DOM数字正射影像图分幅和整饰等环节。

3 数学基础与技术指标

1∶1 万 DOM 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学基础与1∶1 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一致。大地基准采用1980 西安坐标系。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分带方式为3°带。高程基准为1985年高程基准。

原始遥感数据要达到影像纹理清楚,云量不超过10%,城乡结合部等重要区域没有云雾。DEM 数据比例尺为1∶5 万,采样间隔25 m。1∶1 万航摄正射影像图纠正精度,内图廓点、公里格网交点坐标与理论值的偏移值不超过1m。遥感影像几何校正精度和配准精度按《SPOT 2.5M 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技术规定》[3]作。1∶1 万 DOM 点位中误为平原2.5m,丘陵5m,山地5m。

4 DOM 制作技术方法

以精度符合要求的1∶1 万航摄正射影像图为基础控制资料,辅以1∶5 万 DEM数据,对SPOT5 数据进行正射纠正,再将正射纠正后的 SPOT5 2.5 m 全色数据与10 m 多光谱数据进行影像配准、融合,按1∶1 万土地利用现状图标准图幅范围进行分幅,制作成模拟真彩色的1∶1 万标准分幅的 DOM 数字正射影像图。

4.1 基础资料的检查与处理

基础资料主要包括1∶1 万航摄正射影像图、1∶5 万 DEM 和最新行政界线等。

DEM 采用由提供的 NSDTF 标准格式的1∶5 万 DEM。对其处理主要包括坐标转换、3°换带处理和转换成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可接受的数据格式转换处理。

地方提供的标准分幅1∶1 万正射航摄图带有公里格网,但不带坐标。首先要逐幅给赋坐标及投影参数,再检查1∶1 万正射航摄图是否满足1∶1 万DOM 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基础控制资料所要求的精度。以县(区)为单元进行拼接,转换为处理软件所需数据格式,作为正射纠正 SPOT5 的参考影像。

4.2 卫星影像处理

卫星影像处理流程见图1。处理软件采用 GEOIMAGE[4]、PHOTOSHOP[5]等。

采用满足精度要求的1∶1 万航摄正射影像图为控制资料进行控制点选取。控制点选取应控制四周、均匀分布。

以SPOT5 的整景数据为纠正单元,方能利用卫星提供的辅助数据建立严密的物理模型。

影像配准以全色高分辨率数据为基准,配准低分辨率多光谱数据。多光谱数据波段组合采用2、1、3 或4、1、2。

配准单元采用整景或完整的监测区、县为配准单元,当区、县面积较大时,对区、县再次分区。

配准模型选择物理模型。配准影像的采样间隔与其配准参考影像相同。

选取波段组合的多光谱影像,与高分辨率全色波段影像融合,形成兼有高分辨率空间信息和多光谱彩色信息的融合影像。通过融合处理突出反映土地利用各地类及变化地类的空间信息和光谱信息,用于分析和信息提取。融合方法选择加权相乘或 HIS 变换。

图1 数字正射卫星影像处理技术流程

镶嵌影像应保证色调均匀、反适中,接边时应保证有10~50个像素的重叠带,重叠带不应出现明显的模糊或重影。

,按1∶1 万标准图幅对数字正射影像进行分幅与整饰。分幅要求覆盖完整行政辖区,当分幅影像不满幅时,按不满幅分幅、满幅整饰。整饰内容按有关规范进行,包括图名、图幅号、比例尺、数据来源、地名、主要河流、道路、接图表、制作单位等(图2)。

图2 标准数字正射分幅影像及整饰

5 地类不一致信息提取

以正射数字遥感影像图(DOM)和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库为基础,对地类不一致的动态变化情况,利用人机交互式提取方法进行提取,主要内容包括位置偏移、地类判读、新增地物和综合范围等信息。

提取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库相对于1∶1万标准分幅DOM边界较大于配准误的图斑,位置一致、但土地利用类别不同的图斑。

耕地、园地动态变化最小上图面积为6.0mm2,建设用地为4.0mm2,林地、草地等其他地类为15.0mm2。

5.1 地类不一致信息提取技术流程

以1∶1 万标准分幅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库和 DOM 管理文件为基础,人机交互提取不一致信息,建立信息管理文件夹,具体技术流程如图3 所示。

图3 土地利用现状图与 DOM 不一致信息提取技术流程图

5.2 地类不一致信息提取技术方法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库是在MAPGIS[6]平台上实现的,为方便库的更新修改,把DOM转换成MAPGIS图像格式。将矢量库图斑区文件透明显示于DOM的上层,根据颜色的特征变异即可发现不一致图斑(图4 箭头所示)。逐公里格网人机交互式判读,一方面剔除特征变异图斑中的伪变化图斑,另一方面发现遗漏的变化图斑。

图4 特征变异法发现不一致图斑

对发现的不一致图斑逐一沿边界勾绘,生成面文件,与地方提供的土地利用库做空间分析,构成相应属性表(见表2)。在勾绘变化图斑时,一定要以原库图斑线文件为基础。图斑之间有公共边的情况,不能出现两条线,这样才能保证更新后库文件的拓扑关系正确。

表2 不一致图斑属性表结构

变化图斑编号以图幅为单位按统一编号,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由1 顺序编号。因属性中有图幅号信息,所以编号具有性。

6 结论

在该工作区中,经过对比土地利用现状库和遥感正射影像图,各区县均发现了上千个变化图斑。由此可见,用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做土地利用现状更新是非常快速有效的。

本次工作应地方要求,尝试了在外业前填写变化图斑的地类。在周边有相同纹理的现状图斑情况下,可以准确填写,并可减少外业工作量。如果周边无相同纹理的参考图斑,只能发现其变化,地类需要外业辅助确定。

参考文献

[1]杨清华,齐建伟,孙永军.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国土资源遥感,2001,50 (4):20~26

[2]王珂,冯秀丽,王友富,黄炎.基于SPOT5影像的1∶1万土地利用更新调查面积精度研究.国土资源遥感技术发展文集[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74~80

[3]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土地规划院.SPOT 2.5M 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技术规定,∶2003

[4]视宝卫星图像有限公司.专业制图工作室 GEO Image

[5]罗心晶,吉庆祥.Photoshop 7.0 实用教程,:铁道出版社,2003

[6]武汉中地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工程学院.MAPGIS 地理信息系统使用手册,2002

什么叫土地利用现状图?

土地利用图是表达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地域异和分类的专题地图。它是研究土地利用的重要工具和基础资料,同时也是土地利用调查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在编制土地利用图的基础上,对当前利用的合理程度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利用的潜力、合理利用的方向和途径,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因此,土地利用图是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因地制宜进行农业、工矿业和交通布局、城镇建设、区域规划、国土整治、农业区划等的一项重要科学依据。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外业调查记录表自动填写技术研究

1 引 言

随着遥感数据空间分辨率的提高,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得到日益加强。利用高分辨遥感数据进行年度或若干年度变化监测,每个县平均能检测的图斑数量显著增加,例如2002年度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项目大规模应用SPOT-5数据,通过遥感手段能够监测到的变化图斑剧烈增加(约为往年的3~5倍);应用SPOT-5数据辅助更新土地利用现状图要求提取遥感影像与基年土地利用现状图所有不一致图斑,每个城市平均不一致图斑约2000~3000个。然而,以往外业调查记录表图斑号、图幅号、面积、变化前后地类等栏目,通常是作业员在图像处理软件的支持下进行,工作量大、灵活性且容易漏号重号等,有时还容易造成图表不一致等现象。基于种种弊端,本文在对外业调查记录表各表项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探索了外业调查记录表自动填写技术。

2 外业调查记录表分析

外业调查记录表表项包括基础项和扩展项,基础项包括图斑号、图幅号、中心点坐标、实地是否变化、变化前后地类、监测面积、实地面积、线状地物宽度等,扩展项包括监测与变更调查异原因、是否属于小城镇建设、是否在规模控制线内、是否符合规划、是否经过审批等。基础项表征变化图斑空间位置、变化类型及面积等特性,是所有监测任务共同需要设置的表项,扩展项是针对特定监测目标设置的表项,随监测任务不同而有所变化。由此可见,变化图斑由其空间属性、自然属性和属性共同组成,其中空间属性或能通过空间分析得到的自然属性和属性,可以通过计算机处理实现自动填写,该类表项大体可以分为三类:Ⅰ类,纯空间属性,如图幅号、中心点坐标、面积等;Ⅱ类,随空间分布呈规律性变化属性,如图斑号,遵循自左至右、从上到下顺序编号;Ⅲ类,通过空间分析能够得到的自然属性和属性,如对于已建土地利用数据库地区,通过将变化图斑与土地利用数据库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可以得到变化前地类(自然属性),通过将审批地块与变化图斑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可以得到是否已经审批(属性)。以2003年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外业调查记录表(表1)为例,能够实现自动填写的表项包括:Ⅰ类包括第2、4、5、10、14项,Ⅱ类包括第3项,对于已建土地利用数据库地区Ⅲ类包括第8项,其他各表项由于不涉及上述三类,尚无法实现自动填写。

表1 2003年度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外业调查记录表(三) 3 外业调查记录表自动填写技术

3.1 中心点坐标自动填写

中心点坐标是标识变化图斑空间位置的表项,通过中心点坐标可以准确定位变化图斑,以便与其他专题图件的比较分析或使用GPS进行导航定位。中心点坐标是GIS空间数据库的重要元素,可以通过GIS编程接口提取,如ARC/GIS软件封装的vba类库中centroid.x,centroid.y属性值即表示中心点坐标,其伪语言可描述如下:

土地资源监测调查工程论文集[2]

3.2 图斑自动编号

为了便于外业调查,即能够在DOM影像上快速定位外业调查记录表中对应图斑,因此,图斑编号一般在监测区内呈规律性变化,近几年采用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的顺序编号,图斑自动编号的设计思想为在获取中心点坐标(X,Y)的基础上,在特定编号单元内,将各个图斑按Y 坐标大小排序,再按X坐标大小排序,并根据图斑所在顺序号对图斑号进行赋值,起始数值可由用户定义或从1开始。伪语言描述如下:

声明部分:

procedure initial;//系统初始化,设定当前TABLE,并赋给公共变量bm;

procedure inputtiaojian//输入编号条件:切割矢量层的间隔和开始编号的起始树,分别赋给变量jg和qs中;

procedure set(str:string);//其他数值设置到当前行的str字段中;

function get(str:string):string;//得到当前行的str字段值;

procedure setindexname(‘xh’;‘zxd_x’);//数据表先按xh字段排序,然后按zxd_x排序,排序方法用为起泡法;

执行部分:

土地资源监测调查工程论文集[2]

3.3 图幅号自动计算

为了减少实地调查工作量,经常需要通过比对土地利用现状图等专题图件,确定图斑某些属性,如已完成土地变更调查地区,可通过土地调查图件,确定部分变化前后地类和面积。变化图斑图幅号是查找对应专题图件的重要途径。图幅号是按照一定经和纬分割而成,可以由图幅内任一坐标确定,图幅号自动计算的设计思想为首先分别获取该图幅经向和纬向值(xmax,ymax)、最小值(xmin,ymin),并求其平均值(0.5(xmax+xmin),0.5(ymax+ymin))作为图幅号计算点,以避免当图幅为梯形时,计算点虽在经向和纬向值、最小值组成的矩形内但不在该分幅内的现象。伪语言描述如下:

声明部分:

procedure gettable(china)//根据地形图的编号是以1∶100万、1∶10万、1∶1万三个层次的编号为基础,按照不同的经、纬得出各分幅的左上右下点摸的大地坐标,存入表china中,并与各个标准分幅的图幅号一一对应。

Function isrange(zxd_x,zxd_y,china(i)):Boolean;//该自定函数表示中心点坐标是否在china表中的第Ⅰ条记录范围内;

执行部分:

土地资源监测调查工程论文集[2]

if isrange(zxd_x,zxd_y,china(i))then//if 中心点坐标在china表中的第I条记录范围内 then 将第Ⅰ条记录中的tfh值赋给对应的TFH属性;

土地资源监测调查工程论文集[2]

3.4 面积自动量算

以往面积量算采用计算像元数的方法,精度较低且极易造成图表不一致。通过矢量管理变化图斑,可以通过建立拓朴关系自动得到,但部分系统不支持拓朴关系,图斑面积仍需编程实现,因此本文对面积的自动量算进行了探索。面积计算一般采用辛普森公式计算,但一般GIS系统封装了该函数,如arcgis软件内部自带的vba类库中的iarea类。面积自动量算的设计思想为,按从上到下逐行扫描空间属性表,获取当前空间对象句柄,并提取其area属性,无area属性可提取多边形顶点集((x1,y1),(x2,y2),……(xn,yn))属性,应用辛普森公式(s=∑(xi+1-xi)(yi+1+yi)/2)计算面积,伪语言描述如下:

土地资源监测调查工程论文集[2]

3.5 变化前地类自动填写

已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地区,可以通过土地利用数据库与变化图斑的空间分析获取变化前地类,即在GIS系统的支持下,对土地利用数据库与变化图斑进行交(Intersection)运算,运算结果使变化图斑同时继承(Inherit)了土地利用数据库属性,包括地类等与该图斑相关的所有属性。土地利用数据库与变化图斑交运算包括两种情形:Ⅰ,变化图斑完全在土地利用数据库对应图斑内或重合(重叠),交运算结果只发生属性继承,见图1;Ⅱ,变化图斑跨若干土地利用数据库图斑(相交),此时,交运算结果发生属性继承,同时进行图斑分割,确保了变化前、后地类的一一对应关系,见图2。

图1 变化图斑在土地利用数据库对应图斑内或重合 图2 变化图斑跨若干土地利用数据库图斑

3.6 其他栏目的自动填写

其他栏目指前述通过空间分析能够得到的自然属性和属性,包括是否在规模控制线内、是否符合规划、是否经过审批等属性。为了保证空间分析的准确性,必须将相关基础图件与提取图斑的基准影像进行配准,并提取相关要素,如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提取规模控制线、建设用地分区界线,在建设用地审批底图上提取审批地块界线等,上述提取的要素必须为面状要素,对于非面状要素在空间分析前须先转换成面状要素,并增加“图斑内部”属性,并统一赋值“1”。经过上述处理后,将提取的变化图斑与对应专题图斑层进行空间叠加(Overlay)运算,运算结果使变化图斑继承(Inherit)了专题图斑层属性,如果“图斑内部”属性为1,则该图斑在规模控制线内、符合规划或已经经过审批,如“图斑内部”属性为NULL,则该图斑在规模控制线外、与规划不符或未经过审批。专题图斑层与变化图斑交运算包括变化图斑在对应图斑内或重合(重叠)、变化图斑跨若干图斑(相交)、变化图斑无对应图斑(相离)等三种情形。当变化图斑跨若干图斑时,同时进行图斑分割,确保了变化图斑属性的性。

4 外业调查记录表自动填写系统

基于上述思想,应用GEODATABASE空间数据库为后台,delphi6为前台开发工具,应用object pascal语言,结构化查询语言等开发了外业调查自动填写系统(图3)。该系统的特点是在完成外业调查记录表自动填写的同时,实现图斑的自动编号,图表联动,图斑编号灵活,可以按标准分幅或辖区编号,起始编号可以从1开始,也可按用户自定义。

该系统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徐州市、市、襄樊市、佳木斯市辅助更新土地利用现状图外业调查记录表的自动填写,四个城市辅助更新土地利用现状图基本情况见表2。

表2 徐州、市、襄樊市、佳木斯市变化图斑基本情况统计表 图3 外业调查自动填写系统界面

徐州市、市、襄樊市、佳木斯市等四个城市试验表明,平均每个城市仅需10分钟即可实现图斑编号,并完成序号、图斑号、中心点坐标、图幅号、监测面积、变化前地类等栏目的自动填写,而采用以往人机交互法仅图斑编号一项每个城市约需5~6工·天,且很难避免重号、漏号等现象,当涉及图斑增删需要重编号时,还需2~3工·天。而运用本系统,仅需重新运行一次;此外,以往人机交互法很难保持图表一致,图表一致性是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项目成果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不仅耗费作业时间,同时也给成果检查增加了难度,而运用本系统,图表可严格保持一致。

综上所述,运用该系统大大提高了外业调查记录表的填写效率,完全避免了由于主观因素引起的各种错误。

5 结 论

为适应遥感技术发展和满足土地资源行政管理需求,监测关键环节能否实现自动化是制约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外业调查在整个监测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直接影响监测成果的应用,而制作高质量的遥感监测图件和表格,并严格保持一致是决定外业调查成败的关键。本文提出的外业调查记录表自动填写技术,提高了作业效率,避免了人为因素引起的错误,确保了图、表一致,将极大地缩减监测工期,提高监测成果质量。

版权声明: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