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知识外强中干和色厉内荏有什么区别?
外强中干和色厉内荏有什么区别
外强中干和色厉内荏主要区别在于:
成语知识外强中干和色厉内荏有什么区别?
成语知识外强中干和色厉内荏有什么区别?
成语知识外强中干和色厉内荏有什么区别?
1、意思不同:“外强中干”与“色厉内荏” 这两个成语都有“外表上很强大、凶猛,实质上很软弱、空虚”的意思。但有区别: “外强中干”是“外表强壮,中心空虚”的意思。
2、用法的不同:外强中干还可以做定语。
扩展资料
一、外强中干
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wài qiáng zhōng gān,意思是外有强形,内中干竭。泛指外表强大,内实空虚。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
1、解释
干:枯竭。形容外表强壮,内里空虚。多用于形容一个人的体质、经济能力、实力等等。
2、出处
春秋 鲁·左丘明《左传·僖公十五年》:“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
唐 柳宗元 《愈膏肓疾赋》:“肤腠营胃,外彊中乾。精气内伤,神沮脉殚。”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七回:“他一向手笔大,不解理财之法,今番再乾掉了几万,虽不至于像从前吃尽当光光景,然而不免有点外彊中乾了。”
清魏源《圣武记》卷四:“始复以兵巡 边界,夸示于我,亦外强中干也。”
朱自清《历史在战斗中》:“外强中干--外强是自大,中干是自卑。”
3、成语辨析
近义词
色厉内荏、外刚内柔、外方内圆、不堪一击
反义词
外柔内刚、外圆内方、坚不可摧、稳如泰山、牢不可破
造句
(1)滔滔不绝的爆发着他空虚到只剩无知的外强中干的小宇宙
(2)话说大猫很笨.因为只是外强中干。
5、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二、色厉内荏
是一个成语,读音是sè lì nèi rěn,形容外表强硬,内心虚弱。出自先秦·孔子《论语·阳货》。
1、解释
①色:神色,模样。②厉:威严、凶恶。③内:内心。④荏:软弱、怯懦。
形容人外表严厉而内心怯懦,常用此语。
2、出处
语见(先秦孔子门人《论语阳货第十七》) “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译文】
孔子说:“外表严厉内心虚弱,若用小人来作比喻,大概就像个钻洞爬墙的小偷吧?”
《汉书.卷八四.翟方进传》:"勋吏二千石,幸得奉使,不遵礼仪,轻谩宰相,易上卿,而又诎节失度,邪谄无常,色厉内荏。”
汉.王充《论衡.非韩》:"奸人外善内恶,色厉内荏,作为止,像类贤行,以取升进,容媚于上。”
宋.司马光〈论张田第二状〉:"(张)田资性险薄,色厉内荏,毁誉出其爱憎,威福发于喜怒。”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例子:
他跑遍租界的各处,观察了爪牙的~的窘态。(叶圣陶《英文》)
示例
①(东汉王充《论衡 卷十 非韩篇第二十九》)∶“奸人外善内恶,色厉内荏,作为止象类贤行,以取升进,容媚于上,安肯作不孝、著身为恶,以取弃殉之咎乎?”
②他跑遍租界的各处,观察了爪牙的~的窘态。(叶圣陶《英文》)
亦作【外厉内荏】(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三十下?郎顗襄楷列传第二十下》):“今三公皆令色足恭,外厉内荏,以虚事上,无佐国之实,故清浊效而寒温不效也,是以阴寒侵犯消息。”
亦作【内荏外刚】(后晋?刘昫《旧唐书?卷一百六十八?列传百一十八?钱徽》)∶“末代偷巧,内荏外刚。卿大夫无进思尽忠之诚,多退有后言之谤;士庶人无切磋琢磨之益,多铄浸润之谗。”
3、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语义说明外表严厉而内心怯懦。
使用类别用在"表里不一”的表述上。
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区别在哪?
1、外强中干和色厉内荏都是指内外不符,但外强中干主在于形,是外表的强大,关于体型方面的;而色厉内荏主在于色,在于态度、表情之类。
外强中干
[ wài qiáng zhōng gān ]
《左传·僖公十五年》:“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张脉偾兴,外强中干。” 意思是打仗时乘用异国的马,紧急时马就会血脉张动,外表很强大,实际内里很空虚。后多用来形容外表强大而实际虚弱的事物。
【解释】:干:枯竭。形容外表强壮,内里空虚。
【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
【示例】:一切反动派都是~的纸老虎。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外强中干,色厉内荏,这两个成语的区别是什么?
外强中干:
外强中干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wài qiáng zhōng gān,意思是外有强形,内中干竭。泛指外表强大,内实空虚。
色厉内荏:
色厉内荏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sè lì nèi rěn,形容外表强硬,内心虚弱。
两者的区别在于:色厉内荏只能形容人,外强中干既可以形容人又可以形容其它事物。
扩展资料“外强中干”的例句:
1、这家公司资产早被掏空,现在只是外强中干地苦撑着,迟早会宣布破产。
2、历经两代的挥霍,这王大户只剩下门面,留下个外强中干的场面。
3、敌人表面上耀武扬威,实际上已是外强中干,不堪一击了。
4、是外强中干的纸老虎,终是要灭亡的。
5、她看似冰雪聪明,其实不过只是外强中干罢了。
“色厉内荏”的例句:
1、的爪牙不少是色厉内荏的家伙。
2、我希望你改变你的这种色厉内荏的坏习惯。
3、我觉得你有一天肯定会败在你现在的这种色厉内荏的个性下的。
4、大家都知道他是个色厉内荏的胆小。
5、老师一直觉得班级天天风调雨顺,其实其中充斥着色厉内荏和只会逆来顺受的人!
参考资料:
外强中干和色厉内荏有什么区别?
区别如下:
1、外强中干和色厉内荏都是指内外不符,但外强中干主在于形,是外表的强大,关于体型方面的;而色厉内荏主在于色,在于态度、表情之类。
2、色厉内荏”多用于书面语,“外强中干”则书面语、口语都能使用。
3、外强中干”与“色厉内荏” 这两个成语都有“外表上很强大、凶猛,实质上很软弱、空虚”的意思,但有区别。
扩展资料
色厉内荏
《论语.阳货》篇载:孔子说:"有些人外表非常严厉,内心却十分怯懦,若拿小人来作比喻,就像是挖壁进入别人家里的盗贼。”透过这段文字,我们大概可以测知,在孔子眼中,"色厉内荏”者,指的是表里不一的人。
这样的人在人前伪装成严峻守义之士,窃取别人的尊敬,但内心唯恐被人识破,令人不齿,和盗贼在人前装作光明正大,但心里就怕被人拆穿一样。后来"色厉内荏”被用来形容人外表严厉而内心怯懦。
外强中干
秦国和晋国之间发生了,晋惠公要使用郑国赠送的马来驾车。大臣庆郑劝告惠公说:“自古以来, 打仗时都要用本国的好马,因为它土生土长, 熟悉道路,听从使唤。用外国的马,不好驾驭 (控制),一遇到意外,就会乱踢乱叫。
而且这种马外表看起来好像很强壮,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能耐 (原文是“外强中干”) ,怎么能作战呢?”但是惠公没有听从庆郑的劝说。战斗打响后,晋国的车马便乱跑一气, 很快陷入泥泞,进退不得。结果被秦军打得大败, 晋惠公也被秦军活捉了。
外强中干和色厉内荏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外强中干和色厉内荏都是指内外不符,但外强中干主在于形,是外表的强大,关于体型方面的;而色厉内荏主在于色,在于态度、表情之类。
外强中干
[ wài qiáng zhōng gān ]
《左传·僖公十五年》:“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张脉偾兴,外强中干。” 意思是打仗时乘用异国的马,紧急时马就会血脉张动,外表很强大,实际内里很空虚。后多用来形容外表强大而实际虚弱的事物。
【解释】:干:枯竭。形容外表强壮,内里空虚。
【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
【示例】:一切反动派都是~的纸老虎。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版权声明: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