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禀实而知礼节(仓廪实而知礼节翻译)
大家好我是小周,仓禀实而知礼节,关于仓廪实而知礼节翻译很多人还不知道,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此句出自春秋时期的家管仲的治国之策《管子·牧民》.全句为:“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仲( -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颍上县人.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管仲注重经济,反对空谈主义,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他说:“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授权让他主持一系列和经济改革:在全国划分政区,组织军事编制,设官吏管理;建立选拔人才制度,士经三审选,可为“上卿之赞”(助理);按土地分等征税,禁止贵族掠夺私产;发展盐铁业,铸造货,调剂物价.管仲改革的实质,是废除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管仲改革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另有说此训出自孟子,未考.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仓库里有充足的东西,人就能知道礼貌;丰衣足食人就知道荣誉和耻辱.也就是说物质是精神的基础.一,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强调了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水平.从这种意义上说,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二,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性.而这句话显然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了,从这方面来说这句话是不正确的.三:文化发展对经济发展同样具有一定反作用,而这句话显然忽略了这一点.所以,从整体讲,经济是基础,经济发展会决定或带动文化的发展,文化又具有其相对的性,同时文化发展也会对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反作用.春秋时期的大家管仲在辅佐“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时励精图治,留下了“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千古名句.《论语》中也有类似的记载.有一次,孔子来到当时的卫国,见卫国人很多,就说:卫国人多啊.旁边就有人问他,这么多人,怎么办呢?孔子说:“富之”.意思是,让他们富起来.又有人问,让他们富起来以后,又要怎么样?孔子说:“教之”.意思是,使他们接受教育.孔子真不愧是大教育家,他认为只有人们富足起来了,才有条件接受教育.而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使他们知礼节,懂荣辱,长智慧.其实,管子的思想应该是和孔子的思想一致的.他们都提倡先“仓禀实,衣食足”认为这是“知礼节,知荣辱”的前提条件.。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