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安全技术措施 电气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
在电气设备上工作时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有哪些
如果公司有工作票管理制度,在已运行的电气设备上进行检修作业需要办理工作票
电气设备安全技术措施 电气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
电气设备安全技术措施 电气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
电气设备安全技术措施 电气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
电气设备安全技术措施 电气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
检修作业前需要停电或者对带电部位进行隔离,或者挂接地线,确保不发生触电。停电后电源开关要上锁或者安排专人进行监护,避免误合闸发发生触电或者机械伤害
要严格执行安全措施,不作、触碰其他不管设备
施工前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签字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了
1、现场勘察制度
2、工作票制度
3、工作许可证制度
根据《电力安全工作规程》GB26860-2011的规定:
在电气设备上工作,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有:
1)工作票制度。
2)工作许可制度。
3)工作监护制度。
4)工作间断、转移和终结制度。
电气设备上安全工作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一、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
⒈工作票制度:在电气设备上工作应先填写工作票。
⒉工作许可制度:电气设备上工作应得到许可后才能进行。
⒊工作监护制度:工作现场必须有一人对所有的工作进行监护。
⒋工作间断、转移和终结制度:工作间断时,工作班人员从工作现场撤出后仍由工作负责人监护。
二、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
触电尽管有各种各样,但常见的是偶然触及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而意外带电的导体。只要能够掌握其规律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很多是可以避免的。
预防触电的主要技术措施,有采用安全电压,保证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采取屏护,保证安全距离,合理选用电气装置,装设漏电保护装置和保护接地、接零等。
1、防护措施
有效隔离带电体是防止人体遭受直接电击的重要措施,通常采用的方式有:
2、绝缘
所谓绝缘,是指用绝缘材料把带电体封闭起来,借以隔离带电体或不同电位的导体,使电流能按一定的通路流通。
良好的绝缘是保证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也是防止触电的重要措施。绝缘材料往往还起着其他作用:散热冷却、机械支撑和固定、储能、灭弧、防潮、防霉以及保护导体等。
3、屏护
所谓屏护,就是使用屏障、遮栏、护罩、箱盒等将带电体与外界隔离。配电线路和电气设备的带电部分如果不便于包以绝缘或者单靠绝缘不足以保证安全的场合,可采用屏护保护。此外,对于高压电气设备,无论是否有绝缘,均应采取屏护或其他防止接近的措施。
4、间距
为防止人体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或防止车辆和其他物体碰撞带电体,以及避免发生各种短路、火灾和爆炸,在人体与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其他物体和设施之间,都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称为电气安企距离,简称间距。
间距的大小取决于电压的高低、设备的类型及安装的方式等因素。
1停电 2验电 3合接地刀或挂接地线 4悬挂指示牌和装设遮栏。
相关如下
低压带电工作应设专人监护,使用有绝缘柄的工具,工作时站在干燥的绝缘物上进行,并戴手套和安全帽,必须穿长袖衣工作,严禁使用挫刀、金属尺和带有金属物的毛刷、毛弹等工具。
高、低压线路同杆架设,在低压带电线路上工作时,应先检查与高压线的距离,采取防止误碰带电高压部分的措施。在低压带电导线未采取绝缘措施时,不得穿越。上杆前应分清相、零线、选好工作位置。人体不得同时接触两根线头。带电部分只允许位于的前面或一侧。
电气设备上安全工作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一、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
1、工作票制度:在电气设备上工作应先填写工作票。
2、工作许可制度:电气设备上工作应得到许可后才能进行。
3、工作监护制度:工作现场必须有一人对所有的工作进行监护。
4、工作间断、转移和终结制度:工作间断时,工作班人员从工作现场撤出后仍由工作负责人监护。
二、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
1、停电:断开开关。
2、验电:必须用电压等级相同而且合格的验电器。
3、装设接地线:装设接地线必须先接接地端,后接导体端;拆接地线的顺序与此相反。接地线应用多股软铜线,其截面应符合短路电流的要求,但不得小于25mm2。
4、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栏:在工作地点、施工设备和一经合闸即可送电到工作地点或施工设备的开关和刀闸的作把手上,均应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标示牌。
扩展资料
电力是人类目前重要的能源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用电设备逐渐增多,对电力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因为电网的架设规模急剧扩大,电线的敷设在建筑工程、装修工程中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因电气线路引发火灾的起数、损失也逐渐增多。
因此,预防电气安全不仅对保障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已成为维护公共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
电气设备安全的技术措施包括哪些方面
(1)电气绝缘。保持配电线路和电气设备的绝缘良好,是保证人身安全和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的基本要素。电气绝缘的性能是否良好,可通过测量其绝缘电阻、耐压强度、泄漏电流和介质损耗等参数来衡量。
(2)安全距离。电气安全距离,是指人体、物体等接近带电体而不发生危险的安全可靠距离。如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人体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施和设备之间,均应保持一定距离。通常,在配电线路和变、配电装置附近工作时,应考虑线路安全距离,变、配电装置安全距离,检修安全距离和作安全距离等。
(3)安全载流量。导体的安全载流量,是指允许持续通过导体内部的电流量。持续通过导体的电流如果超过安全载流量,导体的发热将超过允许值,导致绝缘损坏,甚至引起漏电和发生火灾。因此,根据导体的安全载流量确定导体截面和选择设备是十分重要的。
(4)标志。明显、准确、统一的标志是保证用电安全的重要因素。标志一般有颜色标志、标示牌标志和型号标志等。颜色表示表示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导线;标示牌标志一般作为危险场所的标志;型号标志作为设备特殊结构的标志。
二、安全技术方面对电气设备基本要求
(1)对于地面和人身容易触及的带电设备,应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
(2)设备的带电部分与地面及其他带电部分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3)易产生过电压的电力系统,应有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器、保护间隙等过程电压保护装置。
(4)低压电力系统应有接地、接零保护装置。
(5)对各种高压用电设备应采取装设高压熔断器和断路器等不同类型的保护措施;对低压用电设备应采用相应的低电器保护措施进行保护。
(6)在电气设备的安装地点应设安全标志。
(7)根据某些电气设备的特性和要求,应采取特殊的措施
在电气设备上工作,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为:
(1)工作票制度;
(2)工作许可制度;
(3)工作监护制度;
(4)工作间断、转移和终结制度。
在全部停电和部分停电的电气设备上工作,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为:
(1)停电;
(2)验电;
(3)装设接地线;
(4)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拦。
电磁屏蔽
1、主动屏蔽
是指将场源置于屏蔽体内,将电磁场限制在某一范围内,使其不对屏蔽体以外的或仪器设备产生影响的屏蔽方式。
2、被动场屏蔽
是指屏蔽室,个人防护等屏蔽方式。这种屏蔽是将场源置于屏蔽体之外,使屏蔽体内不受电磁场的干扰或污染。
电气安全技术措施方法
随着人类对电力能源的重视与不断应用,电力设施与设备已与现代人类的工作与生活密不可分,电力甚至成为现代各行各业发展的基础前提。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电气安全技术措施方法,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1.接零、接地保护系统
按电源系统中性点是否接地,分别采用保护接零系统或保护接地系统。在建设项目中,中性点接地的低压电网应优先采用TN—S,TN—C—S保护系统。
2.漏电保护
按《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GB/13955—1992)的要求,在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TN,TT保护系统中,在规定的设备、场所范围内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部分标准称为漏电流动作保护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和实现漏电保护器的分级保护。一旦发生漏电,切断电源时会造成和重大经济损失的装置和场所,应安装报警式漏电保护器。
3.绝缘
根据环境条件(潮湿、高温、有导电性粉尘、腐蚀性气体、金属占有系数大的工作环境,如:机加工、铆工、电炉电极加工、锻工、铸工、酸洗、电镀、漂染车间和水泵房、空压站、锅炉房等场所)选用加强绝缘或双重绝缘(Ⅱ类)的电动工具、设备和导线;采用绝缘防护用品(绝缘手套、绝缘鞋、绝缘垫等)、选用不导电环境(地面、墙面均用不导电材料制成);上述设备和环境均不得有保护接零或保护接地装置。
4.电气隔离
采用原、副边电压相等的隔离变压器实现工作回路与其他回路电气上的隔离。在隔离变压器的副边构成一个不接地隔离回路(工作回路),可阻断在副边工作的人员单相触电时电击电流的通路。
隔离变压器的原、副边间应有加强绝缘,副边回路不得与其他电气回路、大地、保护接零(地)线有任何连接;应保证隔离回路(副边)电压U≤500 V、线路长度L≤200 m,且副边电压与线路长度的`乘积U·L≤100 000Vm;副边回路较长时,还应装设绝缘监测装置;隔离回路带有多台用电设备时,各设备金属外壳间应采取等电位连接措施,所用的插座应带有供等电位连接的专用插孔。
5.安全电压(或称安全特低电压)
直流电源采用低于120V的电源。
交流电源用专门的安全隔离变压器(或具有同等隔离能力的发电机、绕组的变流器、电子装置等)提供安全电压电源(42 V,36 V,24 V,12V,6V),并使用Ⅲ类设备、电动工具和灯具。应根据作业环境和条件选择工频安全电压额定值(即在潮湿、狭窄的金属容器、隧道、矿井等工作的环境,宜采用12V安全电压)。
用于安全电压电路的插销、插座应使用专用的插销、插座,不得带有接零或接地插头和插孔;安全电压电源的原、副边均应装设熔断器作短路保护。
当电气设备采用24V以上安全电压时,必须采取防止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
6.屏护和安全距离
(1)屏护包括屏蔽和障碍,是指能防止人体有意、无意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的遮栏、护罩、护盖、箱匣等装置,是将带电部位与外界隔离,防止人体误人带电间隔的简单、有效的安全装置。例如:开关盒、母线护网、高压设备的围栏、变配电设备的遮栏等。
金属屏护装置必须接零或接地。屏护的高度、小安全距离、网眼直径和栅栏间距应满足(防护屏安全要求)(GB/8197—1987)中的规定。
屏护上应根据屏护对象特征挂有警示标志,必要时还应设置声、光报警信号和连锁保护装置,当人体越过屏护装置接近带电体时,声、光报警且被屏护的带电体自动断电。
(2)安全距离是指有关规程明确规定的、必须保持的带电部位与地面、建筑物、人体、其他设备、其他带电体、管道之间的小电气安全空间距离。安全距离的大小取决于电压的高低、设备的类型和安装方式等因素,设计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距离规定;当无法达到安全距离时,还应采取其他安全技术措施。
7.连锁保护
设置防止误作、误人带电间隔等造成触电的安全连锁保护装置。例如:变电所的程序作控制锁、双电源的自动切换连锁保护装置、打开高压危险设备屏护时的报警和带电装置自动断电保护装置、电焊机空载断电或降低空载电压装置等。 ;
版权声明: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836084111@qq.com 删除